在肝炎家族中,甲肝、乙肝早已“家喻戶曉”,而丙肝卻鮮有人知。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全球已有超過 1.85 億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,部分慢性丙肝患者發展成為肝硬化和肝癌,每年因丙肝死亡的人數達 35 萬人。
在中國,情況同樣不容樂觀,由于目前的篩查率和治療率都很低,在 1000 余萬名丙肝患者中,就診率僅不足 2%,接受抗病毒治療者僅約 4 萬人。在世界衛生組織推出的全球首部《丙型肝炎感染者篩查、關護和治療指南》中明確提出:各國要加強對丙肝的篩查識別,高危人群要及時進行篩查,一旦確診就要接受正規的治療。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丙肝這個“沉默的殺手”。
一、丙肝患病初期幾乎無癥狀
急性丙型肝炎的潛伏期是 2~16 周,平均為 7 周。大多數丙肝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沒有明顯癥狀,但患者可能出現疲倦、惡心、腹脹等輕微癥狀,這是因為丙肝病毒會偽裝自己的蛋白質“外衣”,使其不易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并拒之門外,從而躲藏在人體內不斷地損害肝臟。正因如此,丙肝被稱為“沉默的殺手”。
由于體檢一般不篩查丙肝,因此感染丙肝的患者不易被發現,在患病早期,體檢中多數患者肝功能檢驗正常,平時也沒什么癥狀;還有部分患者僅出現轉氨酶偏高,常被誤以為是由于疲勞、飲酒等引起的,因而耽誤了診斷和治療,有些甚至發展到肝硬化和肝癌才被發現。
二、丙肝尚無疫苗,高危人群要及時篩查
中國丙肝患者多數未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。如不盡早治療,55%~85% 的丙肝患者會發展成慢性肝炎,10%~15% 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 20 年左右發展為肝硬化、失代償期肝硬化,部分患者還會進展為肝癌。
由于目前丙肝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所以對于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篩查。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,其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種。
1. 1992 年以前接受過輸血和器官移植者。
2. 維持血液透析者。
3. 與他人共用過注射器者。
4. 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、內鏡進行檢查、侵襲性操作和針刺者。
5. 經靜脈注射毒品者。
6. 艾滋病毒感染者。
7. 感染了丙肝病毒的母親所生的嬰兒。
8. 接觸過丙肝病毒陽性血液者。
9. 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者。
10. 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器具進行文身、穿耳洞、針灸者。
三、丙肝可治愈,規范治療越早越好
在日常接診中發現,絕大多數患者在被確診后,都表現出緊張、焦慮甚至喪失治療信心等一系列負面情緒。事實上,丙肝是一種可治愈的疾病,經過聚乙二醇干擾素α聯合利巴韋林方案治療,有 70%~80% 的丙肝患者是可以治愈的。近幾年在國外陸續上市了多種抗丙肝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藥物,部分藥物在我國也已經上市,使丙肝的治愈率進一步提高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針對丙肝的防治需做到早篩查、早發現、早治療,最大程度降低丙肝給肝臟帶來的危害。越早治療,其肝硬化、肝癌的風險越低,獲得治愈的機會也就越高。如果延誤治療,等到發展成肝硬化、肝癌就為時已晚了。